運動項目及級別鑑定

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簡介

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性,所有殘疾人運動項目皆根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項目特性進行級別鑑定。部份項目的合適殘疾類別(只供參考):

運動項目

簡介
射箭運動能夠培養耐性、集中力及準確性,同時亦要求運動員擁有強健的胳膊、銳利的雙眼和堅忍的意志。殘疾人射箭比賽規則跟國際射箭聯會所訂相同。

級別鑑定
射箭項目根據運動員的身體功能和平衡力分為三個級別:ST、W1及W2級(W2級運動員的活動能力較W1級運動員為佳)。運動員可按其所屬級別使用不同輔助工具。

比賽
射箭項目分設兩種弓種:反曲弓及複合弓。比賽在戶外進行,射距分別為70米及50米。比賽分為排名賽及淘汰賽,排名賽中,每名運動員會射出72支箭,並根據72箭的總分決定淘汰賽對手,由分數最高者對分數最低者。

反曲弓淘汰賽進行五局各三支箭的比賽。在每局中,分數較高的得兩分、分數較低的得零分、如平手則各得一分,先得六分的箭手獲勝。若五局比賽後分數為5比5平手,則加射一箭決定輸贏,以最接近中心者獲勝。

複合弓淘汰賽進行五局各三支箭的比賽,以15箭的分數總和計算,得分較高者勝出該場賽事。若五局賽事過後兩名箭手分數相同,亦是加射一箭決定輸贏,以最接近中心者獲勝。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射箭聯會網頁:https://worldarchery.sport/sport/disciplines/para-archery

簡介
田徑分為田項及徑項,既需要耐力,亦講求速度及爆發力。田徑是殘疾人運動中類別最多、級別設置最多的項目。同一項目不同級別還會有相應的特殊規例。

級別鑑定
殘疾人田徑項目運動員的分級主要為視障(T11-13;F11-13)、智障(T20;F20)、腦癱(T32-38;F31-38)、短肢(T40-41;F40-41)、下肢障礙(T42-44、T61-64;F42-44、F61-64)、上肢障礙(T45-47;F45-46)及輪椅組(T51-54;F51-57)。運動員參賽最低標準的限制主要從上肢和下肢肌力喪失的程度、關節活動範圍以及其他運動功能障礙等因素考慮。F代表田項,T代表徑項,數字代表類別和級別。數字越低,殘障程度越高。

比賽
田徑項目比賽必須在標準田徑場地進行,徑賽按參加人數進行最多三輪賽事,包括初賽、準決賽及決賽。上或下肢障礙(T42-T46級)及腦癱(T35-T38級)運動員起跑時可選擇不使用起跑器作為起跑方式。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殘疾人奧委會田徑網頁:https://www.paralympic.org/athletics

簡介
殘疾人羽毛球是一種講求速度、體能及技術變化的運動,設企立組和輪椅組。殘疾人羽毛球將於東京2020殘疾人奧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級別鑑定
殘疾人羽毛球項目以運動員的活動範圍、肌肉力量、平衡和球拍操控等能力分為六個級別:輪椅組有兩個級別—WH1及WH2;企立組有四個級別,包括下肢組(SL3及SL4)、上肢組(SU5)和短肢組(SH6)。

比賽
殘疾人羽毛球使用標準羽毛球場作賽,唯輪椅及下肢組在比賽區域上有所不同。殘疾人羽毛球比賽規則,除輪椅組略有不同外,其餘的均與健全人士羽毛球相同。國際賽事中,比賽多分設小組賽及淘汰賽,並以直接得分、21分一局、三局兩勝者為勝。企立組的比賽場地可為木板地或膠地,輪椅組則只會在木地板上進行賽事,以便輪椅運動員比賽時能有效地控制輪椅。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世界羽毛球聯會網頁: http://bwfcorporate.com/para-badminton

簡介
硬地滾球適合嚴重大腦麻痺、肌肉萎縮症或軀體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人士參與。此運動講求運用腦筋思考,可培養專注力及穩定性,亦有助協調肌肉。

級別鑑定
硬地滾球根據運動員的身體功能和狀況進行分級,共設BC1、BC2、BC3及BC4四個級別。由於身體活動限制,BC3級運動員需利用管道發球,比賽時有一位助手協助使用管道,但助手必須背向比賽區域,並且不可觀看賽事。BC1級運動員可用手或腳發球,比賽時可有一位助手,坐在運動員比賽區外,準備協助固定、調整輪椅或拾球。BC2級及BC4級運動員比賽時則不能有助手協助。

比賽
球賽在一個12.5米乘6米平滑的木地或膠地上進行,比賽最終目的是在規定的區域內,把自己的球(六個紅或藍色)盡量投近目標球(白色球) 。每局比賽雙方完成所有投球後,裁判會判決結果,最接近目標球的一方便獲得分數。

比賽分三大項:個人賽、雙人賽及團體賽。在個人賽中,一場比賽分四局進行,每個運動員每局投六個球。雙人賽也是四局,每個運動員每局投三個球(每方共六球)。團體賽分六局進行,每隊三名運動員,各投兩球(每隊每局共投六球)。每局比賽均有時間限制,每方的時間從裁判員向計時員示意該方發球起開始計算,直至所發的球停止滾動或滾出邊線為止。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硬地滾球體育聯會網頁:http://www.bisfed.com/

簡介
草地滾球主要講求準確度,並可培養參加者的耐性,分企立組及輪椅組,亦適合視障人士參與。

級別鑑定
草地滾球比賽根據運動員殘疾程度分為肢體殘疾組及視障組,共設八個級別。視障運動員分為四級(B1、B2、B3及B4),以B1級運動員視力最弱,B4級運動員的相對最好。肢體殘疾運動員(包括企立及輪椅組)也分四級(B5、B6、B7及B8),殘疾程度最高的為B5級運動員,相對最低者為B8級。

比賽
草地滾球在特定規格的草地上進行比賽,場地的邊長為31米至40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場地又細分為面積相等的賽道,每條賽道的寬度約為4.3米至5.8米(室外比賽)。比賽開始時,運動員在賽道上鋪下墊子,於墊子上沿賽道中心線發出目標球,其後運動員輪流發出滾球至目標球,以最多接近目標球者為勝。

國際賽事設有個人賽及雙人賽。在個人賽中,每名運動員發四球,輪流發出共8球為一局,以先取得21分的一方為勝。雙人賽根據賽會規定,每一運動員可發2至4球。視障運動員進行15局賽事,肢體殘疾運動員則賽18局。B1級、B2級及B3級運動員必須帶同指導員作賽,B4級運動員則可選擇是否帶同。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殘疾人滾球聯會網頁:http://www.interdisabledbowls.org

簡介
射撃運動要求高度準確,是講求心、神合一之靜態運動。由於槍枝本身有一定重量,所以參加者的手部須要有負重及活動能力。射撃自多倫多1976殘疾人奧運會開始正式成為殘奧運項目。

級別鑑定
運動員的分級根據兩個項目(手槍及步槍)將運動員分為三級:SH1級(手槍)為上和/或下肢殘疾運動員;步槍分兩級,SH1為下肢殘疾運動員,SH2級為上肢殘疾的運動員。各級再細分為A、B、C三類,以決定運動員在比賽時可使用哪類(例如靠背)輔助器材。

比賽
根據運動員身體情況,運動員可坐在輪椅或射擊凳子上作賽,但運動員亦可選擇以站立形式作賽,而比賽在臥射、立射、跪射的姿勢與規則均有特定要求。

國際射擊比賽均採用電子靶,槍械則分為手槍和步槍兩種。手槍分為氣手槍或小口徑手槍。氣手槍用於10米項目,小口徑手槍用於25米和50米項目。步槍亦分為氣步槍和小口徑步槍。氣步槍用於10米項目,小口徑步槍用於50米項目。

每個小項的比賽都包括資格賽和決賽,共射60槍(分六組每組10槍進行)。資格賽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進入決賽。決賽以淘汰賽形式進行;每輪最低分者被淘汰出局。如出現同分,則同分射手通過單發比賽,決出最終勝負。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殘疾人奧委會射擊網頁:https://www.paralympic.org/shooting。 

簡介
游泳是鍛鍊全身肌肉的運動,適合各類殘疾人士參加,共有自由泳、蛙泳、蝶泳及背泳四種泳式。自1960年羅馬首屆殘疾人奧運會,游泳已正式列為比賽項目。

級別鑑定
殘疾人游泳項目的分級主要為視障、肢體殘疾及智障三類。視障運動員以視力喪失程度分為11、12和13級。智障運動員為14級。肢體殘疾運動員以綜合功能分級,分為S1-S10級(自由泳、背泳、蝶泳);SB1-SB9級(蛙泳);SM1-SM10級(混合泳)。數目越大表示殘疾程度越低。

比賽
所有殘疾人奧運會比賽必須在符合國際游泳聯會(FINA)規格的泳池中進行。泳手因應殘疾程度,在每次比賽只可選擇於跳台或在水中以一手觸池壁出發。全失明運動員在比賽中接近池壁時(準備轉身或衝终點),可由引導員利用提示棒(竹竿一端綁上海綿)輕輕敲擊運動員背部提示。比賽按分級設有男、女子各泳式單項賽事、接力賽和混合泳。比賽項目距離最長為400米,最短為50米。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殘疾人奧委會游泳網頁:https://www.paralympic.org/swimming

簡介
乒乓球是一項變化多端,講求速度及敏銳反應的運動。殘疾人乒乓球適合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參與。自1960年羅馬首屆殘疾人奧運會,乒乓球已是殘奧運項目之一。

級別鑑定
乒乓球的分級,主要分為三類共十一個級別:輪椅組(TT1-TT5級)、企立組(TT6-TT10)和智障組(TT11級)。TT1級為輪椅組中殘疾程度最嚴重的級別,TT6級則為企立組中殘疾程度最嚴重的級別。

比賽
殘疾人乒乓球比賽規則沿用國際乒乓球聯會所定的規則,並加入及修改了一些規定以配合輪椅組賽事,例如:
單打賽事發球時,若球從接發球那方的邊線出界,便需重新發球。
擊球後,運動員可利用乒乓球桌面平衡身體;但在擊球前,運動員不能以乒乓球桌面作為支撐或觸到桌面。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乒乓球聯會網頁:http://www.ipttc.org/

簡介
保齡球項目適合肢體殘疾及視障人士參加,準確而穩定的發球角度是練習保齡球時的必要技巧。

級別鑑定
保齡球項目根據運動員的殘疾程度分為視障運動員及肢體殘疾運動員兩大類。視障運動員級別包括 TPB1、TPB2及TPB3。以TPB1級運動員視力最弱,TPB3級運動員相對最好。TPB8級為輪椅運動員。企立組分兩個級別,分別為下肢殘疾的TPB9級及上肢殘疾的TPB10級。

比賽
保齡球比賽項目包括單打、雙人、三人及四人賽。每局比賽有十個計分格。首9個計分格有兩次投球的機會,若第一次投球就打倒全部球瓶,該次的記分格稱為Strike (全中),結束該次計分格;若第1次沒有全中,則可以再投第2次,如果把剩下的球瓶都擊倒便稱為Spare (補中)。在第10個計分格中,若第1次投球投得全中,運動員仍可獲兩個投球機會(總數3球);如果於第二球補中,將再多獲一次投球機會,結束全局(總數3球)。一局滿分為300分。

如男女子運動員混合作賽,女子運動員每局可獲得額外十分作為讓分計算總成績。TPB1級運動員參賽時必須戴上眼罩,並可在特設扶手和引導員輔助下完成賽事。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保齡球視障組資料,請瀏覽國際盲人體育協會網頁: http://www.ibsasport.org/sports/tenpin-bowling/。 

簡介
輪椅籃球是隊際運動,需要較高的輪椅操控技術和體能,隊員間的互助配合及團體精神亦不可或缺。

級別鑑定
輪椅籃球運動員大部分是下肢截肢和脊柱損傷人士。級別鑑定因應運動員的殘疾程度給予分值(1-4.5分)。1分為殘疾程度最嚴重,4.5分則為最輕。每隊五名作賽運動員的級別總分不得超過14分。

比賽
輪椅籃球除部份比賽規則經修訂以配合輪椅上運球前進外,其他規例與一般籃球運動相同。每場比賽分爲四節,每節10分鐘,第一、二節間及三、四節間各休息2分鐘,上下半場之間休息15分鐘。如第四節結束後比分相同,需要繼續進行一個或多個5分鐘的加時賽,直至比賽分出勝負。

運動員每次推動輪椅兩次後,必須拍球一次或作出傳球、投籃。比賽時若運動員腳部觸及地面或臀部離開輪椅坐處,均屬違例。

如欲了解更多,可瀏覽國際輪椅籃球聯會網頁:http://www.iwbf.org/

簡介
輪椅劍擊講求頭腦靈活及身手敏捷,是一項鬥智鬥力的運動。劍種分為花劍、重劍及佩劍。自1960年羅馬首屆殘疾人奧運會,輪椅劍擊已是殘奧運項目之一。

級別鑑定
輪椅劍擊運動員按功能測試評定的分數,分成A、B及C三個級別,以A級的殘疾程度最輕,C級最嚴重。

比賽
運動員坐在一張已固定於可調較距離及左右對賽位置的金屬架輪椅上,只有上半身可自由移動。

當運動員刺中對手,電子計分器會亮燈顯示,經裁判最後決定該次攻擊成功,可獲一分。每一項劍種的得分範圍均有不同。花劍的得分範圍限於上軀幹,而重劍及佩劍的得分範圍則包括腰以上身體任何部分。

個人項目會先進行單循環小組賽,每局3分鐘以先獲得5分者勝,如3分鐘時間屆滿,則以分數領先者勝出。小組賽排名前列運動員將進入淘汰賽,以先取得15分者取勝,賽事以每3分鐘一節,如三節時間屆滿,則以分數領先者勝出。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國際輪椅及截肢運動聯會網頁:https://wheelchairfencing.iwasf.com/

© 2018 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版權所有

Made with ‌

Easy Website Builder